釋放鎂的力量:自然對抗頭痛的策略
頭痛是一種常見且令人不快的症狀,它可能是身體某些問題的警示信號,也可能是壓力、缺乏睡眠或其他生活方式因素的結果。儘管大多數頭痛都是暫時性且良性的,但有時它們可能是一些更嚴重問題的表現,需要及時關注和治療。
每當頭痛發作時,我們可能感到無助和沮喪,希望能盡快找到緩解的方法。而鎂被認為是一種可以幫助緩解頭痛的天然營養素,其作用已被廣泛研究和證實。在本文中,我們將探討頭痛的種類及其對生活的影響,並深入了解鎂如何在頭痛治療中發揮作用,帶給人們更多的舒適和便利。
什麼是頭痛?
根據台灣頭痛學會統計,台灣偏頭痛的盛行率約為9.1%,男女比例約為1:3。頭痛是一種感知疼痛的感覺,通常出現在頭部的某個部位。頭痛的種類有很多,包括偏頭痛、緊張型頭痛、叢發性頭痛等,每種類型都有其特定的特徵和可能的原因。
人們常常用各種方式來形容頭痛的感受,有些人會感覺像是頭部被夾住,或是被包裹在緊繃的帶子中,也有人形容為被刺、被戳、被敲打等感覺。也有些人描述頭痛像是整個頭被綁或被壓得緊緊的,有的人形容是一放一縮如脈搏跳動般的搏動性抽痛,患者常常形容是「丟丟疼」或是抽痛,有時會伴隨噁心、嘔吐、怕光、怕吵,且身體活動很不舒服。
而根據客觀分類頭痛可以分為多種類型,包括:
-
緊張型頭痛(TTH):是最常見的頭痛,通常為輕至中度的壓力感,可能影響頭部、頸部和肩部。
-
偏頭痛(Migraine):通常伴隨著中至重度的搏動性疼痛,可能伴隨噁心、嘔吐和敏感度增加。
-
藥物過度性頭痛(MOH):由於長期使用止痛藥而引起的頭痛,停止使用藥物可能會減輕症狀。
-
群發性頭痛(Cluster headache):是一種極端疼痛,通常發生在一側的眼睛周圍,伴隨著流淚和鼻塞。
頭痛的原因
頭痛的原因多種多樣,可能與身體生理狀況、心理壓力、生活方式以及環境因素等有關。一些常見的頭痛原因包括:血管收縮或擴張、肌肉繃緊、神經受壓、荷爾蒙變化、飲食因素、睡眠不足等。
目前常見治療方式
-
藥物治療:常用的藥物包括非甾體抗發炎藥(NSAIDs)、三環類抗抑鬱藥、抗癲癇藥,以及β-阻滯劑,這些藥物可以用於急性發作或作為預防性治療 。
-
物理治療:物理療法如熱敷或冷敷、按摩和牽引等方法,有助於減緩頭痛的症狀 。
-
生活方式的調整:建議頭痛患者規律作息、適度運動,減少壓力,並避免可能觸發頭痛的特定食物和飲料 。
-
認知行為治療(CBT):透過修改不良的思維和行為模式,幫助患者更好地管理頭痛,降低其對生活的影響 。
-
預防性治療:某些情況下,醫生可能會建議使用特定藥物如β-阻滯劑或抗癲癇藥物,來減少頭痛的發作頻率和強度 。
鎂與頭痛之間的關係
雖然醫學已經非常進步,但許多人頭痛的問題並沒有辦法被解決。有研究指出,頭痛可能與鎂缺乏之間有關聯。在國外,有些醫師會用注射『鎂』來應對急性頭痛。國內外也有許多文大小型研究,支持頭痛與鎂缺乏之間的關係。
值得注意的是因飲食西化和土壤變化,人類體內鎂含量逐年降低,據統計75%國人缺鎂。鎂是一種重要的礦物質,對於人體多個生理過程如神經傳導、肌肉功能和血管調控等都極為重要。當人體缺乏鎂時,可能會導致血管異常收縮,這是引起頭痛的常見原因之一。簡單歸機轉,可能有以下三個:
- 血管功能:鎂幫助維持血管的正常功能,缺鎂時可能導致血管過度收縮,進而觸發頭痛。
- 神經系統:鎂對於神經系統的健康至關重要,缺鎂可能影響神經的正常運作,增加頭痛發生的可能性。
- 痛覺調節:鎂在痛覺調節中扮演重要角色,其缺乏可能使得個體對痛感更加敏感。
富含鎂的食物
鎂參與人體350種生理功能運作,補充足量的鎂可以帶給我們許多益處,以下分享一些生活中常見富含鎂的食物,並且用大家容易計算的單位做說明:
-
堅果(如杏仁):成人的手抓一把杏仁大約30公克而言,可以補充78毫克鎂
-
豆類(如黑豆):成人手抓一把大約35g,可補充大約53毫克的鎂
-
菠菜:一大盤炒菠菜,以 200g計算,可以補充158克的鎂
-
酪梨:一顆中型酪梨去皮和籽後,大約200克計算的話,大約可補充58毫克的鎂
-
香蕉:去皮後的中型香蕉,大約75克重,富含21毫克鎂
健康是送給自己和家人最棒的禮物
當代醫學的進步不斷突破以往的限制,帶來了許多創新的治療方法和技術。然而,在追求科技化治療的同時,我們也不應忽視健康管理的基礎——均衡營養。尤其是對於常見的健康問題如頭痛,過分依賴藥物治療可能會忽略最根本的原因。(但特別提醒,有不適仍要先就醫讓醫師評估檢查喔!)
真正從根本上解決頭痛問題,應當從改善和調整日常飲食入手。透過豐富的營養攝取,包括足夠的全穀類、綠葉蔬菜和堅果,不僅能補充必需的微量元素,也許能解決你的頭痛困擾。若未能在膳食上攝取足量的鎂,也可考慮鎂補充劑,挑選適合人體吸收的鎂種類,以及足夠的單位,當然通過檢驗把關也是非常重要的選擇標準。
除了飲食調整,保持規律的運動和足夠的睡眠也是維持健康的重要環節。這些生活方式的綜合改善,能夠從根本上提升身體健康,減少病痛的發生,使我們遠離依賴藥物治療的循環。這種全方位的健康管理策略,是對自己及家人最好的投資,也是真正實現長久健康的方法。